護理風采

您的位置: 首頁 護理風采天使風采詳細

洛陽重癥人“援鄭”群像
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02 16:48 本文來源: 宣傳科

有幸成為“援鄭”洛陽中心醫(yī)院重癥8人的一員,身臨其境抗疫前線,感觸頗多。報名前,我是糾結的、猶豫的,最最放心不下的是剛3歲的孩子,這是一次不知歸期的出征,同為醫(yī)生的先生鼓勵我:“沒事的,去吧,家里有我!”這才快速收拾行裝出發(fā)了。

為了不讓年邁的父母擔心,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隱瞞行程,“去開會”、“去學習”;年齡最小的馬永杰、齊帥超護士,自告奮勇:“我去吧,我未婚、沒孩子、父母健康,了無牽掛?!本瓦@樣,大家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前往鄭州的客車。

僅1個小時,我院援鄭隊員就集合完畢。我們的目的地是鄭州人民醫(yī)院南院區(qū),是鄭州六院(河南省傳染病醫(yī)院)分流出現(xiàn)的需要隔離的重癥患者。除了面臨“新冠肺炎”風險外,還有肺結核、艾滋病等這些傳染病風險。

救治患者前,首先學會保護自己。經過嚴格的穿脫防護服培訓,職業(yè)暴露應急預案、處理流程的學習,我們很快就投入到救治患者的工作中。

穿脫防護服非常繁瑣,還需要不停的洗手,為避免交叉感染,不得不“不喝水、不進食、不去廁所”,生理上的不適都盡量克服,還要忍受笨重、密不透氣的防護服、雙層的手指都難以彎曲的手套、霧蒙蒙的防治噴灑的面屏。工作起來,難度系數(shù)翻倍增加。

重癥患者的救治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接力賽,“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”。張娜莉主任曾徹夜守在患者床旁,調整呼吸機參數(shù)、觀察患者反應;為改善肺通氣,大家七手八腳“俯臥位通氣。

為了給艾滋病合并腦炎患者做腰椎穿刺術,張耀慧主任不得不帶上了第三層手套,穿上了第二層愈發(fā)不透氣的隔離衣。穿刺最重要的是定位、手感,如此武裝,穿刺難度可想而知,但是穿刺成功的喜悅,足矣消除所有不良感受。

葉亞飛主治醫(yī)生,為了給心跳停止的患者心肺復蘇,額頭上密密麻麻的汗珠和汗水打濕了內層手術衣。

李海燕護士長,在治療室配藥,一站就是4小時!已經有21年工齡的“老護士”,平時得心應手的配藥,在穿上防護服后,變得如此困難,一不小心面臨著刺傷、感染的風險!2年前抬患者時扭傷了的腰,也在連續(xù)上了4個班后雪上加霜,痛的“直不起腰”卻一直倔強的堅持。

王騰飛護士護理的是一位呼吸衰竭的老奶奶,近1個月不能與家人相見,對疾病的擔憂、對死亡的恐懼、害怕被拋棄、同樣怕拖累孩子種種,讓老奶奶幾近崩潰。原本性格內向的騰飛,做起了“知心姐姐”,傾聽著、安慰著。

齊帥超護士,完成日常護理工作之余,化身“托尼”老師,為艾滋病患者理發(fā),“讓患者有尊嚴的活著”,未婚的他嫻熟的給尚未滿月的小嬰兒喂奶、喂水。

他的笑是不是很治愈

馬永杰護士看護的是一位多重耐藥感染的患者,除了穿上白色防護服以外,還需要再穿上1層密不透氣的隔離衣,4小時不曾脫下,還要不停地換藥、輸液,濕漉漉的衣服,模糊的面屏,不曾松懈!

在家里,誰不是父母的心尖肉呢,在這里大家變成了“鎧甲勇士”,守護著每一個垂危的生命。ICU的背景墻上寫著一排醒目的大字:“即使只有1%的希望,我們也必盡100%的努力”,這是重癥人乃至所有醫(yī)務人員的座右銘,也是大家日復一日真實工作的寫照。

隔離期馬上到了,治療好轉、出院的患者,正在安排有序的離院,鄭州迎來了全面解封,城市恢復了往日的喧囂與繁華,街道重新熱鬧起來,一切充滿了生機和希望。

厚厚的防護服里面,分不清我們是誰,也無需知道我們是誰,我們不過是千千萬萬“重癥人”中的一員,不過是千千萬萬“中國醫(yī)務人員”中的一員。

綜合ICU  劉萍
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

洛陽重癥人“援鄭”群像

相關推薦